吉残联发〔2019〕17号
2018年,吉林省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全面加强残联组织建设,认真履行“代表、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改进残联干部作风,不断加强残疾人服务,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全省残疾人事业继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康复
2018年,216952 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包括0-6岁残疾儿童1915 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21924 名、听力残疾人10631 名、言语残疾人525 名、肢体残疾人140027 名、智力残疾人13578 名、精神残疾人23649 名、多重残疾人6024 名。全年共为56234 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截至2018年底,有残疾人康复机构294 个,其中, 82 个机构提供视力残疾康复服务,29 个提供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服务, 155 个提供肢体残疾康复服务,93 个提供智力残疾康复服务,89 个提供精神残疾康复服务,43 个提供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46 个提供辅助器具服务??蹈椿乖诟谌嗽?span lang="EN-US">11225 人,其中,管理人员1551 人,专业技术人员7276 人,其他人员2398 人。

二、教育
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的实施,为204 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16 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
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5个,在校生227人,其中聋生227 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3 个,在校生 567 人,毕业生187 人。有268 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200 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626 名残疾青壮年文盲接受了扫盲教育。

三、就业
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01192 人,其中按比例就业6124 人,集中就业5631人,个体就业21783 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718 人,辅助性就业 1177 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46962 人,从事农业种养加116797人。

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375 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608 名; 保健按摩机构达到713 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84 个;67 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务任职资格。
四、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底,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28479 名,100551名60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中,98991名得到政府的参保扶助,享受代缴比例达到 98.4 %。70388 名非重度残疾人享受了个人缴费资助政策。104432 人领取养老金。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71 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49个,日间照料机构14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8个,为1800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6811名残疾人接受居家服务。16名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接受了各级各类专业培训。
五、扶贫
贫困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27265名残疾人退出建档立卡;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11558人次。

27名农村残疾人获得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192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安置1396名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4216户残疾人家庭。
配合住建等有关部门,共扶持26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完成危房改造,各级残联投入相关扶持资金256000元。
六、宣传文化
截至2018年底,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个、电视手语栏目7个。
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53个,共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56场次;省地两级残联共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类的比赛及展览19次,共有各类残疾人艺术团8个。
七、维权
2018年,全国县级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6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3次。举办省级法律培训班1个,50人参加。
截至2018年底,全国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69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66个。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各地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0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13件。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共出台了17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3个地市、县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10次,无障碍培训72人次。

八、体育
2018年,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活跃,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工程”和“自强健身工程”,组织开展了第八届“残疾人自强健身周”、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群众体育活动。
积极组队参加全国残疾人体育赛事,共获得了12枚金牌、17枚银牌、18枚铜牌。参加了2019年天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4个项目集体项目和群体项目预赛,其中五人制聋人足球项目、三人制聋人篮球项目、盲人跳绳项目、旱地冰壶项目入围决赛圈。

九、组织建设
2018年,市县乡共成立残联959个,各地市已建残联10个,县(市、区)残联已建70个,乡镇(街道)残联已建879个;已建社区(村)残协10717个。

省市县乡残联共有工作人员 2632 人,乡镇(街道)、村(社区)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总计 11161 名。 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的地市级残联 5 个,配备了残疾人干部的县级残联 24 个。
共建立省级及以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367个,其中省级专门协会已建5个,市级专门协会已建49个,县级专门协会已建313个。助残社会组织共有60个。
十、服务设施
截至2018年底,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46个,总建设规模84150.2平方米,总投资23137.9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10个,总建设规模39501.7平方米,总投资15758.0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10个,总建设规模31468.8平方米,总投资9507.0万元。

十一、信息化
截至2018年底,8个地市、16个县级残联开通网站。省残联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息5660条,省残联官方微博发布各类信息470条。省残联微信公众号发布 1124条,多篇文章得到网友热情追评,反响热烈,先后5次登上全国省级残联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十佳榜,2次位列前五。省残联有3个直属事业单位,全省有9个市、县残联开通微信公众号,省残联系统微信矩阵初步形成。

省残联与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开展信息扶贫战略合作,推出了“三同卡”+“一平台”+“N服务”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残疾人信息扶贫战略实施和智慧残联建设。通过“同梦、同行、同心”助残专属4G卡和“智慧残联”移动端生态平台,给全省残疾人提供了最优惠的通讯资费套餐,极大降低了残疾人通信支出,减轻了负担,推动了残疾人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
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
2019年4月4日